在全球化和高度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下,大宗贸易往往金额巨大、跨境复杂,涉及多类型的交易对手。
商品价格剧烈波动、法律监管环境差异以及信用工具管理分散,让交易对手的履约能力始终面临挑战,信用风险事件频发。
因此,信用风险管理已成为贸易企业保障业务安全与稳定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
在此背景下,企业在实际信用风险管理中面临五大痛点:
- 交易对手信息分散、类型多样:交易对手类型复杂(如实货、衍生品、经纪机构等),信息分散,缺乏统一管理和透明展示。
- 交易对手信用状况不透明、评价缺乏统一标准:信用状况难以全面了解,缺乏标准化评价体系,信用准入和风险判断依赖经验,效率低、易遗漏风险。
- 信用额度计算复杂非标、人工方式效率低下:企业额度计算方法复杂且非标准化,人工计算效率低、易出错,缺乏对个性化和共享额度等复杂场景的有效支撑。
- 信用风险限额监控不及时、预警滞后:额度占用、未来峰值和关键执行节点缺乏及时监控,超限风险难以及时发现,预警滞后,导致潜在信用事件无法前置管理。
-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管理分散、效果难评估:信用证、信用保函、信用保险等缓释工具管理分散,信息不集中,难以统计额度占用或直观评估风险缓释效果。
这些痛点让企业在信用风险管理中面临信息割裂、风险识别不准、额度管控失衡、预警滞后以及缓释效果不清等困境,直接影响了信用风控效果,削弱了业务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为此,Fusion CTRM信用管理解决方案通过“标准化与定制化结合”的设计,帮助企业实现系统化、透明化和高效化的信用管理。下文将结合H公司、A公司与B公司的实践案例,进一步展示其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落地成效。
一、Fusion信用管理解决方案:标准化与定制化结合
Fusion信用管理解决方案通过“标准化+定制化”的结合,既搭建了通用的管理框架,又兼顾了企业的差异化需求,为复杂信用管理提供了系统且可落地的应对思路,从而真正解决行业痛点,提升信用风险管理整体水平。
(一)标准化层面:构建信用风险管理基石,解决共性痛点
标准化层面聚焦于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一般流程与通用框架,为解决企业信用管理共性问题提供了稳固基础。
1.统一交易对手管理,应对信息分散痛点
在交易对手管理方面,标准化方案支持多类型交易对手的申请、审核、管理、变更、定期重审等流程管理,涵盖实货交易对手、衍生品交易对手、经纪机构、服务公司(运输、船代、仓储、货代、商检等)、金融机构(银行、保险等)。

系统提供基本信息、业务类型及交易条件、信用额度设置、财报、评级标准、附件、操作记录等方面的详情管理,并展示交易对手风控状态,包括可使用和冻结等。
这一标准化管理方式,有效解决了交易对手信息分散问题,帮助企业全面掌握交易对手信息,提高信息查询效率和管理透明度。
2.建立综合信用风险评价体系,破解信用状况不透明痛点
针对交易对手信用不透明、评价缺乏统一标准的痛点,标准化方案提供了内外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级体系。
内部评级可选择以财务定量指标为主,或综合企业规模、相对优势等定性指标,并针对不同类型、行业的交易对手选择不同的评价模型。确定指标后,赋予相应权重并选择对应选项评分,多指标评分相加得到总分,根据评分区间确定评级。
外部评级则主要采用国际主流专业评级机构的评级,如标普、穆迪、惠誉等。
综合内外部评级后,得出最终的交易对手评级结果,该结果可用于交易对手准入、管理、信用额度设置及确定交易信用条款等,为企业提供了全面、准确的交易对手信用画像,有效破解信用状况不透明难题。
3.规范信用风险限额监控和预警机制,解决监控不及时、预警滞后痛点
为解决信用限额监控不及时、预警滞后的问题,标准化方案提供了授信额度自动和手动计算两种方式,支持占用额度、未来占用额度峰值的计算,并详细展示未释放和已释放的合同信息。
用户可据此了解可用额度和超限情况,当超过授信额度的80%时,系统会自动进行邮件报警。
这一机制实现了对信用风险限额的实时监控和及时预警,使企业能够提前发现潜在信用事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管理。
4.集中管理信用风险缓释工具,解决管理分散、效果难评估痛点
针对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管理分散、效果难评估的问题,标准化方案提供了信用证、信用保函、信用保险等的文件收发、金额、交易合同、费用等管理功能。

通过集中管理,企业可以方便地统计额度占用情况,直观评估风险缓释效果,提高信用风险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二)定制化层面:贴合企业个性需求,解决特色痛点
定制化层面充分考虑了不同企业在信用评价标准、信用限额标准、信用担保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满足企业的特色需求。
1.定制信用评价标准,适应企业多样化管理需求
由于企业多样化的管理需求以及交易对手的复杂性,评级模型和指标呈现个性化特点。
系统支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内部评级标准,并提供评级指标自定义功能。
企业可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和管理需求,灵活选择和调整评级指标和权重,以适应复杂的交易对手信用管理,解决因信用评价标准不统一而导致的风险识别不准问题。
2.个性化信用限额计算,满足企业灵活额度管理需求
不同企业的信用额度计算存在很强的个性化,一般信用额度的计算方法包括销售量法、回款额法、营运资产法、特征分析等。企业可能会选择一种或多种计算方法,也可能会结合实际自定义合适的信用额度计算方法。
系统支持企业的个性化信用额度计算,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信用限额的自动计算,提高计算效率和准确性,同时支持信用额度的手工管理,以适应企业灵活的额度管理需求。
此外,系统还会针对一些企业复杂的共享额度情况进行管理,以适应共享额度下的信用限额和可用额度等计算。
3.差异化信用担保方式管理,契合企业业务实际
信用风险缓释及担保支付方式多种多样,如信用证、信用保函、信用保险、电汇等,不同企业的使用情况各异。
系统根据企业常用的信用条款与担保方式,提供相应的个性化管理。
例如,对于长期保函和短期保函需要区分管理的企业,系统提供了相应支持,满足企业在信用担保方面的实际需求。

(三)数据和业务联动:实现精细化信用风险控制
在兼顾标准化与定制化需求的同时,Fusion注重各管理模块的数据和业务联动,以实现精细化信用风险控制。
例如,根据信用评级结果,对优质的交易对手可以采用更宽松的信用交易条款,而对差一些的交易对手,需要采用更严谨的交易信用条款,以降低信用风险。当交易信用条款与信用评级错配时,会触发系统信用降级,方便企业采取风控措施,减少信用风险。
再如,信用额度的动态计算和监控可能会涉及到担保到期日、提单日、预计收付款日等关键节点信息,Fusion提供交易、执行、结算等贸易全流程管理,支持信用模块与其他环节的数据联动,让信用风险管理落地于交易细节管控,提高信用风控预警准确性。
通过标准化与定制化相结合的信用管理解决方案,以及强大的业务流程与数据管理,Fusion有效解决了贸易领域复杂的信用管理痛点,满足了企业信用管理的个性化与精细化管理需求,为企业信用管理效率的提升和风险事件发生率的下降提供了有力支撑。
为更直观地展示其应用成效,下面将通过H公司、A公司和B公司的案例,剖析不同企业在实践中的差异化实施与实际收获。
二、H公司、A公司与B公司案例分析:差异化实施与成效展示
在实际落地过程中,不同企业因业务结构、风险偏好和管理重点不同,对信用管理方案的应用存在差异。H公司、A公司和B公司正是三个典型案例,它们在Fusion的支持下,分别针对自身痛点进行了差异化实施,并取得了显著且各具特色的成效。
痛点一:交易对手信息分散、类型多样
案例实施:H公司、A公司、B公司均利用Fusion实现了对交易对手的统一档案化管理。H公司因交易对手类型广泛,特别注重精细化分类管理;A公司和B公司虽然交易对手和业务类型也不同并相对较少,但也通过系统实现了清晰、简单的管理。
落地效果:三家公司均有效解决了信息分散问题,查询效率平均提升70%以上,管理透明度显著提高。
痛点二:交易对手信用状况不透明、评价缺乏统一标准
案例实施:H公司和A公司采用了Fusion提供的内外部结合的信用评价体系。H公司根据业务特点,对不同交易对手进行了差异化综合评级,整合了外部评级标准;A公司则更注重财务指标评估,并结合外部评级机构意见。B公司未全面启用此功能。

落地效果:H公司和A公司的信用评价透明度显著提升,信用准入审批时间平均缩短50%,信用风险识别率平均提升约40%。企业能够更科学、准确地进行信用准入决策,降低了信用风险。
痛点三:信用额度计算复杂非标、人工方式效率低下
案例实施:H公司和A公司通过Fusion定制化实现了额度自动化计算和手工维护,支持共享额度场景。H公司根据担保和缓释工具的差异,制定了特定的额度计算模型;A公司则结合了财务指标和评级结果,设置了额度自动计算模型。B公司未实施信用额度计算功能。
落地效果:H公司和A公司的额度计算准确率平均提升约60%,额度管理效率和灵活性显著增强。
痛点四:信用风险限额监控不及时、预警滞后
案例实施:H公司实施了Fusion提供的信用额度监控预警功能,系统自动监控额度占用、未来峰值、未释放与已释放额度,并在额度接近上限时自动邮件预警,同时动态跟踪合同执行节点实现前瞻性监控。A公司和B公司未启用该功能。
落地效果:H公司的额度超限事件提前发现率提升约80%,实际违约风险事件减少约30%。

痛点五: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管理分散、效果难评估
案例实施:H公司实施了Fusion对信用保函、信用证、信用保险等的集中管理,并联动额度占用统计。A公司和B公司分别单独实施了信用保函和信用证管理,不涉及额度统计。
落地效果:H公司的担保覆盖率提升至85%,额度占用透明度提升70%;A公司和B公司实现了对应缓释工具信息的统一管理,查询效率和管理透明度分别平均提升约40%和35%,风险缓释工具的使用情况更直观可控。
通过上述案例分析,可以看出Fusion信用管理解决方案在不同企业的信用管理场景中均展现出了良好的适配性和显著的成效。
启用相关功能的企业在信用管理效率上普遍提升50%以上,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这充分证明了Fusion在大宗商品信用风险管理中的价值与落地可行性。
结语:提升信用管理效率与风险可控性
综合对行业痛点的分析、解决方案的阐释以及企业实践案例的验证,可以看到,Fusion在信用风险管理中实现了从信息集中到评价透明、从额度精算到风险预警、再到缓释工具的全流程有效管控。
其标准化与定制化结合的模式,既帮助企业解决了普遍的管理难题,又确保了在复杂场景下依然具备灵活适应性。
这些成果不仅显著提升了企业信用管理的效率与准确性,也有效降低了风险事件发生率。可以说,Fusion的实践经验表明,数字化、系统化的信用管理,正在逐渐成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力量之一。